水晶的生长环境,多是在地底下、岩洞中,需要有丰富的地下水来源,地下水又多含有饱和的二氧化硅,同时此中的压力约需在大气压力下的二倍至三倍左右,温度则需在550-600℃间。
天然水晶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地球博物馆,它记录了地球亿万年的发展与变迁,保留了对将其塑造成形的那股强大力量的不可磨灭的记忆。它们或由于高压而出现,或生长于地底深处的岩洞,或形成于岩层中,或饱经风化侵蚀,最终,他们因不同的形成环境而影响了自身的属性与功能。
水晶的生长环境,多是在地底下、岩洞中,需要有丰富的地下水来源,地下水又多含有饱和的二氧化硅,同时此中的压力约需在大气压力下的二倍至三倍左右,温度则需在550-600℃间,再给予适当时间,水晶就会依着“六方晶系”(Hexagonal System)的自然法则,而结晶成六方柱状的水晶了。
在自然界,由于水质、温度、压力等等的条件一直在变化当中,很难得达到理想状况,因此,水晶的形成通常都需要相当长的地质年龄。而地质年龄动辄以“亿万年”为计算基数,也是天然水晶(Natural Crystal)之所以珍贵之处。
地球就像一个布满尘埃的碗,周围是厚厚的大气层,后来渐渐坍缩成一个白色炽热的火球。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之后,充满熔融物质的薄层岩浆逐渐冷却形成地壳、地幔。地壳的厚度与地球相比,如同苹果皮之于苹果。在地壳中,含有大量矿物质的高热熔岩继续沸腾、冒泡,生成水晶。
水晶有多种颜色,如紫水晶、红水晶、白水晶、茶水晶、烟水晶、黑水晶无色水晶等。并不是每块水晶都是完美的,在慢长的生成长过程中它有可能受到周围铁、铝等磊量物质的影响,从而出现了色泽上的不同。铝会使水晶变成烟灰色,这种水晶被称为“茶水晶”;铁会使水晶变成暗粉色,这种水晶则被称为“粉水晶”。此外,高强度的辐射也会影响水晶的生长和色泽。
水晶,常常也被翻译称为石英(Quartz),其实在物理性及化学性上,都是相同的东西。许多地质学老师,在习惯上,就把不透明、岩石状的称为石英,而透明的称为水晶。这种轻微的分辨,并不是很重要,因为基本上都还是相同的东西。